时间:2023-07-11 作者: 编辑:艺术学院 点击量:
洛桑扎西 西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系主任,西藏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西藏自治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西藏收藏家协会理事,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美术与艺术设计分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美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
1992年7月毕业于西藏大学艺术系美术学专业;2003年7月毕业于西藏大学艺术系“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藏族美术)专业并获得硕士学位。1992年7月任教以来,主要讲授“雕塑”“藏族美术史”“藏族雕塑鉴赏”等课程。主持完成教育部重大项目“西藏宗教艺术—宗教雕塑”(结项)和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西部)项目“早期藏式佛教美术风格研究”(结项);承担挪威合作网与西藏大学合作项目“藏族壁画艺术”和“金铜铸造工艺”(结项);承担国家图书出版基金项目“藏族美术大集成-雕塑卷(1-14卷)”(在研);主持西藏大学与尼泊尔特里普文大学合作项目“金属失蜡法铸造技术开发推广项目”(结项)。主编出版《绘画与装饰》(西藏人民出版社,2016年,ISBN 978-7-223-05401-0)、副主编《丹巴热单作品集》(西藏人民出版社,2016年 ISBN 978-7-5409-7241-7)、主编《藏族美术大集成•雕塑艺术•石雕•西藏卷1》(四川民出版社, 2018年 ISBN 978-7-5409-7241-7)、主编《指尖古韵-扎囊民族手工艺》(西藏人民出版社,2019年ISBN 978-7-5409-7241-7)、主编《藏族美术大集成•雕塑艺术•石雕•西藏卷2》(四川民族出版社 2021年 ISBN 978-7-5409-9179-1)。另外,参与编写中央电大教材《藏族美术鉴赏》。发表学术论数十篇,其中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6篇:试论藏传佛教微型雕塑“嚓嚓”在藏区的传入与发展(《西藏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藏族模制微型雕塑嚓嚓及其工艺特征(《西藏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艾旺寺造像艺术风格再探(《中国藏学》2011年第1期),聂塘寺早期彩塑造像风格讨论(《西藏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论扎塘寺早期壁画艺术风格(《西藏研究》2012年第6期),再论早期藏式佛像美术风格(《西藏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先后参加“中国西藏古壁画与建筑保护维修国际会议-西藏”并宣读论文《关于桑耶寺强久斯玛吉林殿的壁画现状》(2004年),“第三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并宣读论文《解读〈巴协〉中的“藏式佛像”之说》(2006年),“第四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并宣读论文《尼塘寺早期彩塑造像风格讨论》(2009年),“首届国际嚓嚓研讨会-天津”并在会上交流《试论藏传佛教微型雕塑嚓嚓在藏区的传入及其工艺特征》。独立完成雕塑作品和绘画作品30多/件,其中雕塑作品《古韵》被长春世界雕塑艺术公园雕塑艺术馆永久收藏,雕塑作品《母子》被西藏美术馆永久收藏。2014年获“西藏自治区级优秀教师”荣誉称号。